昨天澳洲内政部长Clare O’neil在NPC的演讲再次重申了之前对于澳洲移民体系已经溃烂和崩溃的情况,而且也进一步给出了接下来移民体系改革的一些方向,我们昨天也给大家分享了关于改革方向的新闻,大家可以参考:《全新移民系统即将出炉!这些重点方向将迎来巨大改变!》
随着消息的释放和发酵,各种各样的声音在市场上出现,“移民变容易了!”“有工作就能移民了”“移民形势大利好!”很多类似的标题和描述在从业者的口中说出,但是我们静下来好好想想,新的移民体系的核心是什么?澳洲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标准作为门槛?你能达到么?
首先,我们先说说目前的移民体制和移民机制:抛开雇主担保类移民,我们就说传统的打分制移民,包含了189独立技术移民,190州政府担保以及491偏远地区的州政府担保。不管是绝大多数州政府和移民局使用的移民打分表,还是堪培拉州政府适用的Matrix打分表,都可以理解为是公式化移民!
为什么这么说呢,目前的移民邀请基本都是有分数可以参考,申请人也都可以根据之前几轮邀请的同职位的分数数据来推算出来自己需要的分数,然后按照所需要的分数根据移民打分表里面的加分项来分析自己需要哪些分数组成。目前移民局的打分表最主要的分数组成,除了某些固定的加分项如学历和年龄、婚姻状况等分数,其他可以通过努力来实现的分数包含:
- 语言成绩加分
- 工作经验加分(没有具体薪水要求,符合法定工资即可)
- NAATI(3级笔译/CCL/二级口译基本都是花时间学了就可以拿到的分数,门槛较低)
- PY(花钱买分)
从2017年移民政策开始慢慢收紧,移民邀请分数就逐渐走高,会计的100分,IT工程的95分,其他一些非热门专业的至少85分,虽然这些分数看起来确实是很高,但是对于中国申请人,这个分数达到的人还是不少的,PTE 4个79, NAATI PY工作经验的组合拳基本上是人手一套的标配,难度虽高,但是高压下产出的高分申请人络绎不绝,这种酷似“公式化”的移民形势基本上也都接受了。
内政部长确认23年7月1日TSMIT数额上调到7万澳币,以后的移民体制的大方向也是和薪资挂钩,我们可以看到接下来的移民体制很可能从我们所说的“公式化”移民改为“需求化”移民。最主要的就是将根据工资数额来评定申请人的质量和技能,而影响申请人能否获邀的主要衡量标准。
好了,接下来说一下不太好听的”实话“:虽然我们经手的申请不能代表所有申请人的情况,但是我们相信上千人的数据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包含已经上岸的申请人,很多人的加分组成都是包含了工作经验的分数,如果按照7月1日即将上线的新的TSMIT的7万的薪资要求,那么超过一半以上的申请人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
对于大多数中国申请人,PTE八炸基本上都是通过努力学习和练习就可以实现的,但是这所谓的八炸真的能体现在工作当中么?和其他国家的移民申请人相比,真的能有优势么?
按照最新的数据显示,21-22财年移民来源国家的数据显示,印度比中国多了近乎1/3的人数稳居榜首,中国后面还有英国菲律宾尼泊尔越南等国家。作为移民主力来源国的印度,三哥们卧薪尝胆来了澳洲就是为了能够留下来,拼了命的工作挣钱,虽然我们拿着三哥的口音开着玩笑,但是不得不说人家的收入水平真的不低,操着一口浓浓咖喱味的英语就是敢说敢吹,IT行业、护理行业现在都能看到大批的印度从业者,那我们敢问一句,如果不拼分了,拼工资收入,又有多少人能有足够的竞争力呢?
然后我们再插播一个信息,3月3日澳洲的教育部与印度教育部签署了一份学历互认协议,澳洲联邦政府讲承认印度所有高等学院的文凭,并表示持有印度文凭的外来人口可以来澳洲直接就业,那么面对本就有着语言优势的印度人,挤破脑袋使出浑身解数也要留在澳洲的信念,我们中国留学生的竞争力有多大呢?
当然,我们没办法准确预测未来的移民体系会是什么样子,毕竟现在所有给出的信息全部只是“想法”,而且内政部长也明确表示没办法给出新的移民体制什么时候会出炉,也没办法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线。换句话说,目前的移民打分体制还是会继续用一段时间的。
说了这么多,到底想表达什么呢?从去年12月的189放水,到目前各个各个州政府190,491的配额发放情况都可以看到,哪怕是境外有技能的申请人,想拿个491真的不难,如果一定要一步到位拿189或者190,那就需要提前把学习方向和目标州政府规划好,那么也是可行的,作为目前公式化移民的体制下,完全可以尽可能的把未来的不确定性的风险尽量规避和缩小,那我们为什么要盯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上线的新移民体制无限遐想?脚踏实地,一定会有收获。好了,不说了,继续给我们的客户规划移民方案去了,祝大家移民顺利。